改名的主要原因在于其主营业务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环境保护不仅是公益和社会责任问题,推动绿色市场发展、降低气候变化风险,更是日益席卷全球的大潮流。增加的智能制造和绿色制造内容主要是鼓励企业将自动化、信息化及智能化等贯穿于设计、生产、管理和服务的各个环节,积极开展智能制造。
通过更新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企业名录,拉动制造端高水平发展。拟撤销公告资格的,提前告知相关企业,听取相关企业陈述和申辩。这些相关政策出台后,行业发展逐步回暖,企业经营状况改善。部内进行形式审核(材料不全的会通知补充材料),专家评审后进行现场核查。具体的征税对象包括中国产晶体硅光伏电池、电池板、层压板、面板及建筑一体化材料等。
3月20日,全国两会胜利闭幕的第5天,美国商务部宣布对中国光伏产品反补贴调查初裁结果,决定向中国进口的太阳能电池板征收2.90%~4.73%的反补贴税,并追溯90天征税。自从2013年的规范条件实施以后,到目前为止,共有11批企业申请(第11批正在现场核查中)。相比于过去,大手花钱的时代的确过去了。
据评级报告,截至2021年底,公司主要在建项目计划投资总额为184.72 亿元。不止如此,隆基还在通过海外市场募集资金。云南、内蒙古的变化,是否意味着隆基停止对外投资了?当然不是。隆基绿能如今的发展节奏或已大为不同。
光伏在未来的确定性受到动摇之际,世界光伏大哥隆基,何去何从?最新三季报中,隆基绿能在手现金规模或创历史新高,货币资金达520亿规模,甚至超过了总资产的30%,与之相对应,隆基投资现金流的流出规模相比过去大为减少,固定资产规模甚至出现萎缩。若不考虑2018年配股及隆20转债募投项目,公司主要在建项目计划投资总额为90.95 亿元,已累计投入53.63亿元。
10月29日,隆基绿能公告申请在瑞士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本次发行GDR所代表的新增基础证券A股股票不超过6.07亿股,不超过本次发行前公司普通总股本的8%。评级报告称,2022年,公司仍保持着较大规模的产能扩张计划,有助于稳固公司的规模优势,但在光伏制造业竞争加剧背景下,公司新增产能可否被市场完全消化,或存在一定不确定性。隆基方面回复称,相较于其他光伏企业近两年扩产,隆基早在2018年左右,前瞻性布局新产能并不断研发迭代,坚持不领先不扩产的原则,在产业高速发展红利期占据优势。而且,隆基累积资金的速度远远超过了以往。
2019-2020年,隆基绿能的固定资产从154.67亿元增至245.06亿元,到了2021年末增至248.75亿元,今年三季度末最新数字甚至环比降低,为246.42亿元。截至2019-2021年末,隆基绿能流动资产中的货币资金分别为193.36亿元、269.63元、291.72亿元,今年三季度末大幅增长至520.06亿元。2019-2021年度,隆基绿能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81.58亿元、110.15亿元、123.22亿元。公司计划到2022年底单晶硅片、单晶电池及单晶组件年产能分别达到150GW、60GW和85GW
据介绍,西宁阿特斯光伏科技有限公司日前申报原产于德国的一批太阳能级多晶硅在西宁海关所属西海海关完成通关手续,这也是青海首批进口德国太阳能级多晶硅顺利通关。太阳能级多晶硅用于制造太阳能电池的晶体硅,主要是采用直拉法的单晶硅及采用铸锭技术的多晶硅。
西海海关副关长吴晓云说,光伏制造企业核心原材料的进口将有力推进青海清洁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多晶硅是光伏产品最重要的原材料,广泛用于光伏发电等领域。
西宁海关2日晚向中新社记者表示,青海省首批进口德国太阳能级多晶硅顺利通关。阿特斯是全球主要的光伏组件制造商之一,西宁阿特斯主要生产单晶拉棒,此次首批原材料顺利进口,对其项目投产至关重要。为确保西宁阿特斯首批原材料顺利进口,西海海关通过海关+企业+工业园区三方联动,积极响应企业诉求,全程指导企业办理进出口收发货人备案、通关、货物提离等业务据介绍,西宁阿特斯光伏科技有限公司日前申报原产于德国的一批太阳能级多晶硅在西宁海关所属西海海关完成通关手续,这也是青海首批进口德国太阳能级多晶硅顺利通关。太阳能级多晶硅用于制造太阳能电池的晶体硅,主要是采用直拉法的单晶硅及采用铸锭技术的多晶硅。阿特斯是全球主要的光伏组件制造商之一,西宁阿特斯主要生产单晶拉棒,此次首批原材料顺利进口,对其项目投产至关重要。
西海海关副关长吴晓云说,光伏制造企业核心原材料的进口将有力推进青海清洁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多晶硅是光伏产品最重要的原材料,广泛用于光伏发电等领域。
西宁海关2日晚向中新社记者表示,青海省首批进口德国太阳能级多晶硅顺利通关。为确保西宁阿特斯首批原材料顺利进口,西海海关通过海关+企业+工业园区三方联动,积极响应企业诉求,全程指导企业办理进出口收发货人备案、通关、货物提离等业务
3 整体格局强者恒强加速综合看,前三季度光伏企业不管是营收前十强还是利润前十强,均有多家企业翻倍增长,光伏市场格局强者恒强的整体格局有加速的迹象。分别是隆基绿能(870.35亿元)、特变电工(646.51亿元)、天合光能(581.98亿元)和晶科能源(527.72亿元)。
整体上看,今年前三季光伏产业市场快速增长,光伏大企业在营收和利润不乏翻倍增长的企业。分别是TCL中环(498.45亿元)、晶澳科技(493.24亿元)、正泰电器(350.17亿元)、新特能源(259.31亿元)和爱旭股份(258.28亿元)。辅材板块表现整体欠佳。但随着众多企业开始跨界光伏,为应对市场新变局,知名光伏龙头企业纷纷开启一体化,光伏市场渐趋激烈。
不过整体而言,组件厂商仍然维持了较高的利润增速。特别值得指出的是,光伏产业强者恒强,利润向头部企业集中的趋势。
另外,净利润超过50亿,不足100亿元的光伏企业分别有3家,分别是新特能源(96.5亿元)、三峡能源(61.7亿元)和TCL中环(50.01亿元)。统计数据显示,前三季度,A股光伏板块79家公司平均实现逾110亿元营收,同比增长约58%;平均实现逾14亿元净利润,同比增长约92%。
根据申万分类,电池组件行业公司均实现净利润的同比正增长,平均增幅甚至高达433%。2 利润前十强门槛超过30亿元另外,从前三季光伏企业利润排名前十的企业看,硅料企业成为大赢家。
从利润增幅看,利润十强企业中共有通威、大全能源、特变电工、新特能源、晶澳科技等多达五家企业利润增幅超过100%,说明光伏大企业利润在前三季出现爆发式增长。营收榜前十中排名第六到第十位的企业,前三季营收均超过了250亿。从上述数据看,前三季利润榜前十的企业上榜门槛已超过30亿元。1 营收前十强门槛超过250亿元整体上看,今年前三季光伏企业营收和利润前十位的企业普遍出现较大幅度的增长,光伏龙头企业表现突出。
隆基绿能前三季利润达到了109.76亿元,增幅45.26%,列第四位。光伏玻璃龙头福莱特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下滑12.38%,光伏支架龙头中信博由盈转亏,光伏银浆龙头帝科股份净利润则降逾八成。
值得一提的是,在光伏配件环节,光伏逆变器板块相对亮眼,大部分公司业绩均实现上涨。细分光伏产业链各环节看,以通威为代表的硅料企业不管是在营收还是在净利润上都成为前三季的大赢家。
其中,业绩增速最快的三家企业是昱能科技、禾迈股份、德业股份,前三季度的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分别高达337.50%、197.78%、131.45%。未来光伏市场二三线企业无疑将面临较大的竞争压力,在龙头企业垂直一体化大趋势下,行业重新洗牌难以避免。